參展商的投資回報率往往取決于兩大因素:一是展會現場能進入參展商展位的“買家流量”;二是參展商和每一位坐下來的買家之間的“溝通質量”,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更多的買家走進你的展位,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買家在展會期間會怎么安排他們的時間,假設你參加的展會為期3天,即使買家在展會期間一直“馬不停蹄”,他能夠在3天內拜訪60家左右的供應商已經相當不錯了,因為每家供應商他大概得花上20分鐘,每小時他只能拜訪3家,每天7個小時,也就是21家。
在如此有限的時間里,買家只會把最主要的時間留給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供應商,特別是那些現有供應商和展前就有過初步接觸的潛在供應商,在買家到某個展會觀展前,他們往往會制定此次展會中要“優先拜訪”的供應商名單,因此,要解決“買家流量”問題,展前進入到買家的“優先拜訪名單”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制作專業的網站展會頁面
在公司網站展會頁面的基礎模塊可以設置展會日歷、產品信息(相當于建立一個展會的在線展位)、運用社交網絡(socialmedia)增加網站與用戶的互動,如果企業的展會生意能夠占到總體業務量的50%以上,就很有必要去做這樣的一個展會頁面,而且要用心去做。
與用戶互動增加信任度
在展會頁面的基礎模塊上設置社交網絡(socialmedia),主要是為了增強與用戶的互動,那接下來又該如何去跟用戶有效互動從而增加信任度呢?
企業鋪好每一塊“磚”來與客戶互動,企業可以鼓勵互動客戶親臨展會現場即可免費獲得價值不菲的禮品;增加曝光企業之前的參展信息:把文字信息、圖片信息、視頻信息分別在不同的社交網絡平臺進行鋪開,例如用linkedin的群功能,黏住、吸引住要去同一個展會參展的客戶;通過facebook深度的進行互動、問卷調查等;通過twitter及時將展會的動態進行更新;用youtube對展會的視頻信息進行更新。
另外,企業可通過一些途徑,在海外權重比較高的媒體進行曝光,例如在路透社、美聯社、法新社、美國在線等媒體發布有關企業的信息,這樣買家對企業的可信度會大大增加。
展中工作
在展會上,企業要利用好黃金時間,做好現場的接待。
展會期間重點要利用好網絡平臺進行現場直播,充分利用社交網絡進行互動,現場就可以吸引客戶與我們進行Facebook、twitter的互動,有了客戶的參與,企業就掌握了客戶的互動方式,這對于長期的客戶維護積累了人脈。
另外,企業在展會期間收集買家故事是很有必要的,故事可以更新在企業的網站上;收集圖片信息;展會現場邀請客戶為我們拍視頻,然后把這些視頻放到網站上,這種第三方的見證對信息的有效傳播會很有幫助。
另外,在展會上,企業還可以利用“拍立得”,即時送給客戶照片,這種經歷會令客戶印象深刻。
展后跟進
展會結束對于企業而言,是另一個銷售機會的開始。
展會結束后企業主要是進行一些信息的梳理工作,例如整理客戶清單、備注客戶的跟進狀態,同時也不要忘了跟客戶的互動,企業可將在展會期間收集的有趣故事、圖片、視頻等內容再一次通過郵件發到客戶手上,增加客戶對企業的印象,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轉化為銷售機會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展后郵件跟展前郵件是不一樣的,展前是以邀約為主,展后是以引起客戶興趣為主。
展會結束后,也要更新網站的信息以及社交網絡的信息,這些內容的積累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,同時這些內容也要更新在企業網站的展會日歷中,當客戶點開日歷,企業又多了一次豐富多彩的展示機會。
最后,一次“線上+線下”有機結合的展會營銷過程,額外的花費并不大,但用心的經營會創造更多的機會,“用心做,展會將更出色”。